“疫读书单”书评人绿茶:有没有疫情日常阅读都是一样的

2023年5月30日 作者 admin

多年前,读过一本书叫《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》,薄薄的小册子,至今印象深刻,书不知道被我塞哪儿去了。作者德梅斯特是19世纪法国的一位军官,因为一次决斗事件被罚禁足家中42天,这对于崇尚自由的法国人来说,简直是要了他的命。一开始,德梅斯特也是度日如年,抓耳挠腮,但他不用为吃饭发愁,也无需每日核酸。

19世纪没有互联网,没有电影、电视,禁足在家只能看书,德梅斯特毕竟是一名军官,家里有丰富的藏书,在之后的日子里,他用阅读消磨禁足时光,在文学、艺术、哲学、医学间畅游,进而脱胎成一场热闹活泼又富哲学探索的随想,这本小书就是在禁足期间写成,1795年出版后广受欢迎,成为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,而这本小书是德梅斯特唯一的作品。

马上就到“4.23世界读书日”,很多媒体采访和约稿,谈“疫情阅读”或“疫情书单”,其实对我而言,有没有疫情,日常阅读都是一样的:“坚持每日阅读,读自己喜欢的书”。

最近在陆续读钱穆先生多部著作。理想国这个版本根据台湾联经的《钱宾四先生全集》重新编校出版。首批包含《孔子传》《论语新解》《秦汉史》《四书释义》《宋明理学概述》《学籥》《阳明学述要》《庄子纂笺》八种。通过核查资料,精编细校,参校诸多版本,期以文字更精准的版本贡献于读者。钱穆作品,以现代人的视角,在传统与当代之间,架起了一座桥梁。

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先生长期生活过的地方。在这里,他写成了《随想录》以及《团圆》、《创作回忆录》、《往事与随想》等散文、小说和译作。周立民先生是巴金故居执行馆长,他在本书中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,直观而清晰地展现一代文学大家巴金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。这不仅仅是关于武康路113号时期的巴金,也是一本巴金的上海文学地图。

挨着上海的苏州,也陷入疫情全面戒备状态。苏州,这个过去被视为人间富庶的天堂,在中国对日抗战期间遭受摧残,已不再是过去的景象。本书透过苏州的茶馆、菜馆、旅馆与烟馆等四种休闲行业的研究,呈现抗战时期苏州“畸形繁荣”的城市生活,扭转了过往对沦陷区遭受严重破坏、经济凋敝、工商与金融萎缩等的既定印象。同时从大时代的城市看人民的日常生活,亦从畸形的繁荣见民众的消费习惯与集体心态。

从比较视角和历史维度研究作为一种帝国现象的恐慌,特别是传染病,如霍乱、鼠疫、流感,以及20 世纪末新出现的传染病等引发的恐慌。通过对19世纪初的东亚到21世纪的美国等一系列案例研究,探索了西方政府机构、政策制定者、规划者和其他权威机构为理解、应对和消除由传染病和其他危机引发的恐慌所做的尝试。在疫情肆虐的当下,这本书能引发我们诸多思考。

著名出版家沈昌文先生于二〇二一年一月十日逝世。虽然出于尊敬,大家都称呼他为“沈公”,但他性格乐观开朗,豁达诙谐,卑己尊人,令人如沐春风。王蒙先生曾用“大哉沈公”,来形容沈昌文先生对出版、对文化、对朋友、对读者的亲近与意义。在沈公离开的日子里,有许多朋友、同事、作者以至读者撰写纪念他的文章。这些文字结集成书,以表达对这位可亲可敬前辈的怀念。

《造书: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》[英]道格拉斯·科克瑞尔 著 余彬 恺蒂 译

英国著名书籍装帧大师道格拉斯·科克瑞尔的作品,因其对手工装帧的工艺及过程的详尽描述而备受赞誉,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。全书分为两部分。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从九世纪至十九世纪西方书籍的装帧方式,简明扼要、步骤详尽地描述了手工装帧工艺的几乎每一个方面;第二部分则主要介绍装帧后书籍的具体养护。问世一百年间,仍然是关于手工装帧工艺拥有价值的手册之一。

女道士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在唐代崛起,这在中国妇女史上前所未见。本书对唐代女道士这一群体展开完整而全面的研究。虽然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对女性不利,但她们并不是牺牲品,而是有可能成为生机勃勃的力量,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参与性别关系的重组、权力构成的交涉及社会发展的运作,唐代女道士即为这一代表。

本书讲述了生活在天然气开采地区的贫困家庭,被卷入环境危机的故事。斯泰茜·黑尼是一名护士,也是一名单身母亲。她努力工作,抚养两个孩子。为了能过上更好的日子,斯泰茜将农场土地租给天然气公司。很快,大量卡车驶过她的小农场,邻近的山顶上出现了一个用栅栏围起来的钻探场地,家畜和宠物开始死亡,神秘的疾病开始折磨她的孩子。谁应该为黑尼一家的不幸负责?长达七年的沉浸式报道,展现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永恒矛盾,同时揭示了美国底层民众在资本与政府的缝隙间饱受倾轧的困境。

夏承焘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,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。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,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。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“一代词宗”、“词学宗师”。本书收集有关师友、学生、家人回忆夏承焘的文章,是问学记,也是印象集,是研究夏承焘的第一手材料,是夏承焘传记的基础。

龙港是我老家,浙江温州的一个小镇,由几个小渔村发展而来。2019年,由镇直接升为县级市,这在中国城市史中是首例。一群龙港的农民,凭借人民的智慧和勤奋,在短短四十年,不但实现了农民进城的梦想,而且创造了农民造城的奇迹。龙港在城市发展、城市治理、谋求共同富裕等方面,给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提供了样本和经验。本书讲述“中国农民城”的建城史。

作家、书评人。曾为《新京报书评周刊》编辑,《东方历史评论》执行主编,《文史参考》主编,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。著有《在书中小站片刻》《如果没有书店》等。

今年4月23日是第27个“世界读书日”。新冠疫情发生以来,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,这其中也包括了阅读。当下的阅读都可以被称为“疫情时期的阅读”。每一个爱书之人,一定有一份意义非凡的“疫读书单”。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,从即日起,晶报发起“疫读书单”短视频征集活动,面向全球征集在疫情期间为自己带来温暖、力量与思考的阅读书目。我们将择优选择“疫读书单”,刊登在晶报APP等全媒体平台上,让你的“疫读书单”能够影响更多的爱阅之人,传递阅读的美好。

征集内容:一分钟横屏短视频,推荐自己在疫情期间读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或几本书。

投稿方式:将视频发送至邮箱,并将“书名、作者、译者、出版社、推荐语”等内容以附件word的形式一同发送。